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Yellen)8月底公開發言,調升利率的條件已經成熟,也就是說未來升息的可能性增加,預期利率調高,理論上來說,對房市與股市是利空,然而另一方面也表示聯準會設定的就業與通貨膨脹指數已達標,美國經濟成長將轉強,這是利多。其實按照過去的經驗,只要景氣好,房市與股市還是以上漲的可能性居高。
猶記得2005年,當時的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表示一上臺,馬上連續升息數次,但房市與股市的反應是繼續狂飆,緊縮政策並沒有達到理論上的效果,所以2008年仍然發生金融海嘯與房市崩盤。對此,更早以前的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辯解,原因是各種金融衍生性商品橫行,原本由央行用貨幣與信用政策掌控的金融市場,被華爾街貪婪的銀行家以創新的產品破壞,才鑄成大錯。
為了救經濟,2008年後美國央行祭出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一次又一次大量印鈔票,購買公債與公司債,但是始料未及的是,企業拿到一大筆錢以後,因為對未來景氣的不樂觀,害怕擴張會造成產能過剩,不敢增大企業本身的規模,反而改去投資股市與房市,結果把股市與房市又給炒高起來,美股氣勢如虹,自今年2月以來,三大指數,道瓊、NASDAQ、S&P500平均漲幅為20%;根據S&P CoreLogic Case-Shiller Indices,全美國178個主要城市的房價目前僅比2006年7月房市高峰時低2%。
未來美國央行是否有能力回收過去幾年來量化寬鬆時所釋出的大量貨幣?這才是關鍵。否則氾濫的貨幣仍將主導房市與股市,就算加息個兩、三次,也無法改變一個新泡沫的形成。
假設有一天美國終於達到經濟繁榮與充份就業的光景,於是美國央行提高銀行準備率,升息再升息,抑制銀行貸款,但是貨幣回流的速度卻很慢,實體企業因為得不到貸款而資金不足,可是又見資本市場的資金到處流竄,以大吃小,賺了就跑。
因為央行的貨幣政策已經捉襟見肘,加上無法預測游資在各國之間的大量流動,全球性的經濟動盪,已經不是一個美國央行可以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