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買住家房子多半是木結構建築(Wood Frame Structure),這是用一定規格尺寸的木材(Dimensional Lumber)組合出來的建築。
木結構建築的技術是由歐洲傳到北美的,最早的房子多半為大樑大柱型(Post and Beam),因為歐洲移民剛到北美,樹林遍地,而人力缺乏,多半就將整棵樹當作樑柱來蓋房子,隨著美洲人口的增加,森林面積減少,用整棵樹來蓋房子就成了很奢侈的事,一般是用從大樹鋸下來的小尺寸的木材來蓋房子。
在東部很多房子的結構是「氣球框架」(Ballon Framing),木匠首先用兩層樓高的螺柱(stud) 將建築外牆給建好,再把屋頂的椼架(Truss)放到牆的上面,一個建築物的外殼就完成了,再在裡面建構隔間的牆和二樓的地板。這種建法的好處是,一個房子的外觀很快就可以成型,而裡面再慢慢地來完成。
「氣球框架」的蓋法是19世紀一個法國木匠麥森寶林(Maison en Boulin)在密蘇里蓋房子時發明出來的,那時傳達訊息時有錯誤,傳到今天「寶林」被讀成了「氣球」。氣球框架的建造法在美國西部並不普遍,因為氣球框架要用很長的螺柱,在西部很難買到這樣的木材,西部用的螺柱只有一層樓高,木匠們在一樓蓋好後,在上面再放上一層地板結構,然後在二樓的地板上再建立牆,這種像是在做多層蛋糕的方法又稱「平台框架」(Platform Framing),在拉斯維加斯的新房子幾乎全是平台框架,好處是所有蓋牆的木材,工人們一個人就可以扛得起來,壞處是外牆很容易看到樓板之間的那條分界線。
在拉斯維加斯,工人蓋房子時,先鋪上一層水泥做地基,再用2x4的木材做外牆,在窗子或門的地方用兩根木材做直立的框,門窗上面加個4呎寛的橫木(Header)作為承受二樓重量的結構,在一樓的內牆和外牆都做好後,就在牆上頭放上二樓地板的托樑(Floor Joist),再釘上膠合板(Plywood),接著在二樓的地板上再建起外牆和內牆的螺柱,再來就是在牆上放屋頂桁架,桁架上面會釘上膠合板,以便以後釘屋瓦時用,也可以與屋頂的桁架連成一體,在風強和地震多的地方,建築法規會增加一些強固結構的要求,像是連接的地方加上金屬片或是一根45度角的木材。
木結構建築是北美普遍使用的建造方法,木結構不但容易建造,而且輕巧、美觀,其主要材料來自天然的木材,在木結構房子裡,還有木地板與木櫃子,真是名符其實的木造屋,非常符合現代人回歸自然與健康的生活的理想。